您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正文
专题专栏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强基”

时间:2022-02-10 13:52:2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要点提读

◎要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党组班子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特别是“一把手”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引领上高度重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坚持带头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着力清除不能办、不愿办、不敢办、只办小案的观念和行为。

◎通过案件办理和案件常态研讨,着力培养干警线索发现、分析研判、调查取证、出庭应诉、对外协调、跟踪落实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检察机关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切实加强基层建设,落实最高检“质量建设年”工作部署,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当前,公益诉讼检察正处于强劲、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但前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实现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强基上下功夫。

着力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当前,一些基层检察院“一把手”亲自谋划、带头办案、突破公益诉讼检察难点问题还未形成常态,一体化办案机制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公益保护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是基层检察院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抓住“关键少数”,确保“一把手”工程落实落地。要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党组班子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特别是“一把手”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引领上高度重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坚持带头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着力清除不能办、不愿办、不敢办、只办小案的观念和行为。要坚持带头研究,认真分析公益诉讼检察形势任务、痛点难点,提出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的方案、措施和办法,并按照分工带头抓好落实。要坚持带头办案,破解基层员额检察官少、办案人手不足的问题。公益诉讼有其特殊的办案特点和规律,许多问题都是通过诉前汇报、沟通、协调解决的,“一把手”要带头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汇报,积极与行政机关进行协商沟通,促进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二)优化办案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机制效能。一方面要坚持“全院一盘棋”公益诉讼办案格局,推进内部一体化办案机制有效运行。各业务部门要强化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业务协作,切实将本部门工作自觉融入全院大局和整体工作;同时要根据办案需要,灵活调配办案力量,组建善于调查,敢于起诉、出庭的公益诉讼办案队团队。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外部一体化办案模式。在同一行政区域,构建以地市级检察院为主导、区县级检察院相互协调或跨区域的一体化办案协作机制,打造自上而下或横向协作的办案组织体系,组建统一指挥、领导、调配和行动的高质效公益诉讼办案团队。针对重大、疑难复杂的公益诉讼案件,集中优势力量,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形成“案件办理+人才培养+专业提升”公益诉讼办案模式。

(三)紧盯公益保护需求,因地制宜优化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从全国基层检察院人员编制看,中东西部基层检察院人员数量差异较大,东部和中部少数基层检察院单设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大多数检察院成立了办案组或设立专职办案人员。但在一些西部小院,全院仅设立刑事检察部、检察业务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每个部门2人至5人不等,公益诉讼检察与行政检察、民事检察、控申检察、案管等业务统归于检察业务管理部。因此,对于中东部地区基层检察院,可以根据公益诉讼检察发展情况,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配齐配强公益诉讼办案机构和人员。西部地区人员编制少的基层检察院,可以成立以分管院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办案组,按“平战结合”的原则调配人员,即平时有人负责对公益诉讼线索收集研判,一旦具备成案条件,可以根据案件难易程度,按照“战时体制”适时适度调集全院力量突破案件,确保公益诉讼平时有人抓,关键时刻有专门团队集中力量办。

着力在提升基层公益诉讼检察队伍素能上下功夫

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强化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提升能力素质是关键。当前,基层公益诉讼检察队伍能力素质、办案水平与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基层公益诉讼检察人员自我加压、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紧迫性、主动性不强,办案实践少,实战能力不足,再加上培训指导的精准性、全员化不够,部分基层公益诉讼检察人员的素能与推进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强化危机意识,努力形成我要学习的良好氛围。阻碍基层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学习提升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危机意识不强,没有从自身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自己能力素质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要注重分析研究基层公益诉讼检察干警素能存在的不足和短板,通过标兵激励、业务研讨、参观交流、提拔任用等提升自我驱动力,让自我加压、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成为常态。

(二)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切实通过实战练兵提升素能。办案是提升基层干警能力素能的主渠道。当前,通过当地的新闻媒体、互联网、社区网格化服务、市政或市长服务热线可以发现不少案件线索,要通过案件办理和案件常态研讨,着力培养干警线索发现、分析研判、调查取证、出庭应诉、对外协调、跟踪落实的能力。

(三)坚持开展针对性、全员化培训,切实织密素能提升培训网。四级检察院都要明确各自的培训职责,本着缺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坚持常态化、实战化、全员化培训。培训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内容按需打造,既可围绕类案专题,也可从本地区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通过案例研讨、集体讨论、现场教学等方式攻坚克难。同时,积极利用开庭实训,庭审时组织干警观摩学习,打造实战化、全员化、跟进式培训。

着力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上下功夫

(一)以正确的业绩观保障发展的高质量。要深入理解公益诉讼检察建立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现实意义,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法治中国、美丽中国早日实现的高度,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办案观,坚决把以人民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的办案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案件中。

(二)以正确的考评导向保障发展的高质量。第一,解决好公益诉讼立案标准问题。这是规范办案、提升质效的源头性问题,需要通过制定实体法和程序法予以有效解决。当前,应在不同领域和案件类型上尽量予以规范和限制,如生态环境领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或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第二,解决群发检察建议的问题。为了解决一些地方就同一类行政行为对多个行政相对人同时制发多个检察建议的问题,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审核把关,通过大数据的比对分析及系统预警,防止出现“群发”案件。第三,解决好办小案、浅层次案的问题。在保持一定办案规模的前提下,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大案、硬骨头案和有影响案件办理上,并根据参与此类案件办理的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考核评价。

(三)以严格的检查督导保障发展的高质量。第一,常态化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根据办案情况,最高检、省级院、地市级院可以分层次进行全覆盖或选择部分院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的及时予以纠正解决。第二,对办案数据异常的单位实施“飞行”检查。每年或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案件交叉评查,认真分析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可以采取公开约谈方式推动问题解决。第三,及时通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引导基层院高质量办案,确保“质量建设年”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关闭

智能悬浮区